晴雅集全文小说安倍晴明、源博雅全章节阅读

发布时间:2025-03-25 20:04:49

听见玄象声音的晚上,博雅正在清凉殿值班。

此时的情况,《今昔物语集》有记载。

其人深通管弦,常为玄象失窃之事叹息。当日万籁俱寂,博雅于清凉殿上,遥听南面方位传来玄象之音。

警醒后再倾听,发现的确是玄象那熟悉的声音。

起初,博雅心想,难道是壬生忠见的怨灵因宫内歌会的事,怨恨村上天皇,于是偷走玄象,在南边的朱雀门一带弹奏?

又想,这是否幻听?再侧耳倾听,果然是琵琶的声音,绝对是玄象。他深通管弦,没有理由听错。

博雅深感诧异,没有告诉其他人,只带着一个小童,身穿直衣,套上沓靴就往外走。从卫门府的武士值班室出来,循着琴声向南面走,来到朱雀门。

但琵琶声听来仍在前方。于是,博雅从朱雀大路往南走。

如果不是朱雀门,该是前面的物见楼一带?

看样子不是忠见的怨灵,而是盗窃玄象的人爬上了物见楼,在那里弹奏琵琶。

可是,当抵达物见楼时,琵琶声依旧从南方传来,声音和在清凉殿上听见的一样大小,实在是不可思议。难以想象是世间之人在弹奏。童子脸色变得煞白。

然后往南、再往南,一直走下去,不知不觉中,博雅来到了罗城门前。

这是日本最大的一座门。有九间七尺高,在昏暗的天色下,黑沉沉地巍然耸立。

不知何时起,四周飘起纷纷如雾的细雨。

琵琶声从城门上传来。上面昏暗不可辨。

站在城门下仰望,童子手中的灯光隐隐约约映出城门的轮廓。自二层起,昏暗吞没了一切,什么都看不见。

就在这昏暗之中,琵琶声不绝如缕。

“回去吧。”童子恳求道。

但博雅却是个耿直的汉子,既然已来到此地,就没有扭头逃走的道理。而且,那琵琶声多么美妙啊。

是迄今没有听过的曲子,它的旋律深深打动了博雅。

铮铮——

琵琶悄吟。

铮铮——铮铮——

哀艳的音色,如泣如诉。

“世上真的有隐没未闻的秘曲……”

博雅心中深深感动。

去年八月,博雅亲耳听到了琵琶秘曲《流泉》、《啄木》。

他是听一位名叫蝉丸、年事已高的盲法师弹奏的。与蝉丸交往三年,才终于听到曲子。

那时,在逢坂关上,有一位失明的老法师建庵居住。老者原是式部卿宫的杂役。

这位老法师就是蝉丸。据说他是演奏琵琶的高人,连如今已无人能演奏的秘曲《流泉》、《啄木》都通晓。

在吹笛子弹琵琶方面,博雅被公认为无所不晓。听了这种说法,博雅按捺不住地想听这位法师弹奏琵琶。

博雅甚至派人到逢坂关,对蝉丸说:

“此处如此不堪,莫如进京。”

意思就是说:这种地方怎么好住人呢?上京城来住如何?然而,蝉丸幽幽地弹起琵琶,以吟唱代答。

世上走一遭,宫蒿何须分

“这世上好歹是能够活下去的,美丽的宫殿、简陋的茅屋又有什么区别?最终不都得消失无踪吗?”

法师随着琵琶声吟哦的,大体就是这样的意思。

听了这些,博雅更加不能自拔。

“真是位风雅之人啊。”

他热切盼望听蝉丸弹奏琵琶。

老法师并非长生不老之人,连自己也不知哪天就要死去。若老法师一死,秘曲《流泉》与《啄木》恐怕从此湮没无闻了。太想听这两首曲子了。无论如何都要听。想尽办法也要听。

博雅走火入魔了。

可是,如果去见蝉丸,直接要求他“请弹给我听”,会令人不快。纵使弹奏了,也难说用了几分心思。

可能的话,最好能听到老法师自然而然、真心实意的弹奏。

这个耿直的人拿定主意,从那天晚上起,每晚都往老法师那边跑。躲在蝉丸的草庵附近,每个晚上都充满期待地等:今晚会弹吗?今晚会弹吗?

一等就是三年。

宫中值班之时脱不开身,除此之外,博雅的热情在三年里丝毫未减。

如此美丽动人的月夜该弹了吧?虫鸣之夜不正适合弹奏《流泉》吗?这样的夜晚总令人遐想,充满期待。

第三年的八月十五之夜,一个月色朦胧、微风吹拂的夜晚。

袅袅的琴声终于传来了,是隐隐约约的、只听过片段的《流泉》。

这回真是听了个够。

朦朦胧胧的昏暗之中,老法师兴之所至,边弹边唱:

逢坂关上风势急,长夜漫漫莫奈何

博雅闻之泪下,哀思绵绵——《今昔物语集》这样记载。

过了一会儿,老法师自言自语道:

“唉,今晚实在好兴致。莫非这世上已无知情识趣之人?今夜若有略懂琵琶之道者来访就好了。正可以聊个通宵达旦……”

听了这话,博雅不由得迈步上前。

“这样的人正在这里啊。”

这位耿直的年轻人站了出来,他一定是被欢喜和紧张弄得脸颊发红,但仍然彬彬有礼。

“您是哪一位?”

“您可能不记得了。我曾让人来请您去京城,名叫源博雅。”

“哦,是那时候的……”

蝉丸还记得博雅。

“刚才您弹的是《流泉》吧?”博雅问道。

“您很懂音乐啊。”

听见蝉丸既惊且喜的声音,博雅简直是心花怒放。

之后,老法师应博雅所愿,在他面前毫无保留地弹奏了秘曲《啄木》……

听着罗城门上传来的琵琶声,博雅回想起那个晚上的事。

此刻听见的,是更胜于《流泉》和《啄木》的妙曲。那奇妙的旋律令人哀戚已极。

博雅不禁心神恍惚。他久久地倾听着头顶的昏暗中传来的琵琶声。过了好一会儿,开口道:

“请问在罗城门上弹琵琶的是哪一位?琵琶的音色分明来自前天晚上宫中失窃的玄象。我今天晚上在清凉殿上听见这声音,为它吸引,来到这里。这琵琶是皇上的心爱之物……”

刚说到这里,琵琶声戛然中止,周遭一片死寂。

童子手中的灯火忽然熄灭了。

“于是,只好回去了。”博雅对晴明说道。

童子吓得直哭,浑身发抖,加上没有灯火,可想而知主仆二人都够狼狈的。

“那是前天晚上的事?”

“嗯。”

“昨晚呢?”

“说实话,昨晚也听见了琵琶声。”

“去了吗?”

“去了。这回是一个人去的。”

“罗城门?”

“嗯,自己去的。听了好一阵子琵琶,能弹到那种境界,已非人力所能为。我一说话,琵琶声又停了,灯火也灭了。但是这次我有所准备,马上点燃灯火,登上城门……”

“你上去了?上罗城门?”

“对啦。”

好一个勇往直前的家伙。

城门上不是一般的昏暗,完全是漆黑一团。假定对方是人,在你拾级而上时,忽然从上面给你一刀,那可受不了。

“结果,我还是放弃了。”博雅又说道。

“没上楼?”

“对。上到一半的时候,楼上忽然传来人语声。”

“人的声音?”

“类似人的声音。像人或者动物的哭声,很恐怖。”博雅接着说道,“我仰头望着黑暗的上方向上走,忽然有样东西从上面掉到我脸上。”

“什么东西?”

“下楼之后仔细看看,才知道是人的眼珠,已经腐烂了。大概是从哪个墓地弄来的。”

博雅说,于是没有心思再上去了。

“勉强上楼,导致玄象被毁就没有意义了……”

“那么,你要求我干什么呢?”晴明饶有兴趣地问道。

酒已喝光,香鱼也吃光了。

“今天晚上陪着我。”

“还去?”

“去。”

“圣上知道吗?”

“不知道。这一切目前都闷在我肚子里,还嘱咐童子绝不能向外说。”

“噢。”

“罗城门上的,应该不是人吧。”

“不是人的话,会是什么?”

“不知道。大概是鬼。总之,如果不是人,就是你的事了。”

“原来你是这个意思。”

“虽然目的是取回玄象,但我实在很想再次听到那琵琶演奏啊。”

“我陪你去。”

“好。”

“得有一个条件,不知你……”

“是什么?”

“带上酒去。”

“带酒?”

“我想一边喝酒,一边听那琵琶演奏。”

晴明这么一说,博雅略一沉吟,看着晴明喃喃道:“行吧。”

“走吧!”

“走。”

这天晚上,有三个人聚齐了。

地点是紫宸殿前,樱树之下。

晴明是稍迟才现身的。他一身白色狩衣,足蹬黑色短靴,轻松自在,左手提一个系着带子的大酒瓶。右手提着灯,但看样子一路走来都没有点燃。

博雅已经站在樱树下面。他一副要投入战斗的打扮:正式的朝服,头戴有卷缨的朝冠。左腰挂着长刀,右手握弓,身后背着箭矢。

“哎。”

晴明打个招呼,博雅应了一声:“嗯。”

博雅身边站着一位法师打扮的小个子男人,背上绑了一把琵琶。

“这位是蝉丸法师。”

博雅将法师介绍给晴明。蝉丸略一屈膝,行了个礼。

“是晴明大人吗?”

“在下正是阴阳寮的安倍晴明。”

晴明语气恭谨,举止稳重。

“有关蝉丸法师您的种种,已经从博雅那里听说过了。”

他的言辞比和博雅在一起时要高雅得多。

“有关晴明大人的事,我也听博雅大人说过。”

小个子法师躬身致意。他的脖颈显得瘦削,像是鹤颈。

“我跟蝉丸法师说起半夜听见琵琶声的事,结果他也说一定要听听。”博雅向晴明解释。

晴明仔细看了看博雅,问他:“你每天晚上都是这样打扮出门的吗?”

“哪里哪里。今晚是因为有客人在场。要是自己一个人的话,哪至于这么郑重。”

博雅说到这里,从清凉殿那边传来低低的男声:

“恋情未露……”

一个苦恼的低语声渐近,夜色下,一个灰白的身影绕过紫宸殿的西角,朦朦胧胧出现了。

寒冷的夜风之中,比丝线还细的雨像雾水般弥漫一片。那人影似乎由飘浮在空中、没有落地的雨滴凝结而成。

“人已知……”

人影从橘树下款款而来。

他脸色苍白,对一切视而不见。身上穿着白色的文官服,头戴有髻套的冠,腰挂仪仗用的宝刀,衣裾拖在地上。

“是忠见大人吗?”晴明低声问。

“晴明!”博雅望着晴明说道,“他这么出现在这里是有原因的。不要拦他吧……”

晴明并没有打算用阴阳之法做些什么。

“本欲独自……暗相思……”

白色的影子消失在紫宸殿前,仿佛慢慢溶入大气般,和那吟哦之声一起消失了。

“好凄凉的声音啊。”蝉丸悄声自语。

“那也算是一种鬼啦。”晴明说道。

不久,有琵琶声传来。

啪!晴明轻轻击一下掌。

这时候,从昏暗的对面,静静地出现了一个女子的身影。

那位美丽的女子身穿层叠的丽裳,即所谓的十二单衣。她拖曳着轻柔的紫藤色华服,走进了博雅手中提灯的光线之内。

女子站在晴明跟前,白皙娇小的眼帘低垂着。

“请这位蜜虫带我们走吧。”

女子白净的手接过晴明的灯。灯火噗地点亮了。

“蜜虫?”博雅不解。

“怎么……你不是给经年的紫藤取了这个名字吗?”

博雅想起今天早上在晴明的庭院里所见的唯一一串紫藤花,盛开的鲜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。不,不仅是想起。那种芳香的确是从眼前的女子身上散入夜色之中,飘到了博雅的鼻腔里。

“是式神吗?”

博雅这么一问,晴明微微一笑,悄声道:“是咒。”

“真是不可思议的人啊。”

博雅边说边叹气。他看看把灯交给女子的晴明,又看看自己手中的灯。

蝉丸没有带灯,三人之中,手里提灯的只有博雅。

“就我一个需要灯吗?”

“我是盲人,所以白天黑夜是一样的。”蝉丸轻声说道。

蜜虫转过穿着紫藤色华衣的身体,在如雾的细雨中静静迈步。

铮铮——铮铮——

琵琶声响起。

“走吧。”晴明说道。

晴明提着瓶子,走在迷蒙的夜色、清冷的夜气中。

他不时将瓶子送到唇边,饮几口酒,似乎很享受这样的夜晚,还有幽幽的琵琶声。

“你也喝吗?”晴明问博雅。

“不要。”

博雅最初一口拒绝,但被晴明取笑他是否“怕喝醉了,箭射不中目标”之后,也开始喝起来。

琵琶声婉转凄切。蝉丸一边出神地倾听着琵琶,一边默默地走路。

“我头一次听到这曲子,好凄凉的调子啊。”蝉丸小声说。

“胸口好憋闷!”博雅把弓背上肩,说道。

“应该是来自异国的旋律。”晴明边说边把酒瓶往嘴边送。

夜幕下的树木很安详,绿叶的芬芳溶在夜色之中。

晴明一行人抵达罗城门下。

铮铮的琴声果然是从罗城门上面传下来的。三人无言地静听了好一会儿。

曲子不时变换。奏其中的某一支曲时,蝉丸低声自语道:

“这支曲子倒是有些印象……”

“什么?!”博雅望着蝉丸。

“已故的式部卿宫生前某天,弹奏过一支说是不知其名的曲子。我觉得就是这支。”

蝉丸从肩头卸下琵琶,抱在怀中。

铮铮——

蝉丸和着罗城门上传来的旋律,弹起了琵琶。

铮铮——

铮铮——

两把琵琶的旋律开始交织。

蝉丸的琵琶声开始时略显迟疑,但也许是传到了对方耳中,从罗城门上传来的琵琶声同样弹奏起那支乐曲。反复几次,蝉丸的琵琶声不再犹疑,几番来回,几乎已与城门上传来的琵琶声浑然一体。

绝妙的音乐。

两把琵琶的声音水乳交融,回荡在夜色中。铮铮,美得令人战栗。

蝉丸心荡神驰般闭上了失明的双目,在琵琶上奏出串串声音,仿佛正追寻着内心升腾起的某种东西。欢喜之情在他的脸上流露无遗。

“我真是太幸福了,晴明……”博雅眼含泪花,喃喃说道,“身为一个凡人,竟然能耳闻如此琵琶仙乐……”

铮铮——

铮铮——

琵琶之音升上昏暗的天幕。

有人说话了。

野兽似的低沉声音,一开始低低地混杂在琵琶声里,慢慢变大。

声音从罗城门上传来。原来是弹琵琶者边弹奏边哭泣。

不知何时起,两把琵琶都已静止,只有那个声音在号哭。

仿佛追寻着大气中残留的琵琶余韵,蝉丸将失明的双目仰向天空,脸上浮现出无比幸福的表情。

哭声中开始夹杂着说话声,是外国的语言。

“这不是大唐的语言。”晴明说道。

侧耳倾听了好一会儿,晴明忽道:“是天竺的语言……”

天竺即印度。

“你听得懂吗?”博雅问道。

“一点点吧。”

晴明又补充说,因为认识不少和尚嘛。

“说的是什么?”

晴明又细听一听,对博雅说:“是在说‘好惨呀’,还说‘真高兴’,似乎又在喊某个女人的名字……”

天竺语即古印度的梵语。佛教经典原是用这种语言写成,中国翻译的佛典多是用汉字对原典进行音译。

在平安时代,也有几个人能说梵语,当时日本也有天竺人。

“那女人的名字是什么?”

“说是悉尼亚。”

“悉尼亚?”

“或者西尼雅,也可能是丝丽亚。”

晴明若无其事地抬头望望罗城门。

灯光可及之处极其有限,稍高一点的地方已是漆黑一团。

上到城门的第二层,晴明轻声打招呼。他用的是一种异国的语言。

哭泣声戛然而止。

“你说了什么?”

“我说:‘琵琶弹得真好。’”

不一会儿,一个低低的声音从上面传下来。

“你们弹奏我的国家的音乐,说我的国家的语言,你们是什么人?”

虽然略带口音,但毫无疑问是日语。

“我们是侍奉宫廷的在朝人。”博雅答道。

“姓名呢?”那声音又问。

“源博雅。”博雅说道。

“源博雅,是你连续两晚来这里吧?”那声音问道。

“正是。”博雅答道。

“我是蝉丸。”蝉丸说道。

“蝉丸……刚才是你在弹琵琶吗?”

当那声音问时,蝉丸拨动琴弦,“铮——”的一声代替了回答。

“我是正成。”

晴明这么说时,博雅一脸困惑地望向他。为何不用真实姓名呢?

晴明满不在乎地仰望着罗城门。

“还有一位……”那声音欲言又止,似是喃喃自语,“……似乎不是人吧?”

“没错。”晴明说道。

“是精灵吗?”那声音低低地问道。

晴明点点头。看来楼上是俯视着城门下面。

“请教阁下尊姓大名?”晴明问道。

“汉多太——”回答的声音很小。

“是外国名字吗?”

“是的。我出生在你们称为天竺的地方。”

“应该不是今世的人吧?”

“对。”汉多太答道。

“你的身份是什么?”

“我是游方的乐师。原是小国国王的庶子,因国家亡于战争,便远走他乡。自幼喜爱音乐多于武艺,十岁时便通晓乐器,最擅长演奏五弦月琴……”

声音里含着无限的怀旧之情。

“我抱着一把月琴浪迹天涯,到达大唐,在那里度过生前在一地停留最久的一段日子。我来到你们的国家,是一百五十多年前的事情。我是搭乘空海和尚的船,来到贵国……”

“噢。”

“我死于一百二十八年前。我原在平城京法华寺附近制作琵琶等乐器,有一天晚上来了盗贼,我被那贼砍掉头颅而死……”

“那为什么你又会像现在这样?”

“我原想在有生之年再看看故乡。也许是久别故国,客死他乡的悲哀,使我死不瞑目吧。”

“的确如此。”晴明点头称是,又开口说道,“不过,汉多太啊……”

“请讲。”那声音回答。

“你为什么要偷走那把玄象?”

“其实,这把玄象是我在大唐时制作的。”

声调低沉而平静。

晴明长叹一声:“原来如此。”

“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吧。正成先生……”

那声音说道,叫的是刚才晴明所报的假名字。但是,晴明没有回答。

“正成先生……”那声音又说话了。

博雅看着晴明。晴明朱唇含笑,仰望着昏暗的城门。

忽然,博雅想起一件事来。他瞪着上方说道:

“那把玄象也许从前是你的东西,但现在已是我们的东西了。你能否把它还给我们呢?”

“归还也没有什么大问题,不过……”那声音很小,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,“不过,你们能否答应我一项请求?”

“什么事?”

“说来惭愧,我潜入宫中时,对一名女官心生倾慕。”

“竟有这种事?”

“我十六岁上娶妻,这名女官与我那妻子长得一模一样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“说来我是为那女官夜夜潜入宫中,因此才看见了那把玄象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“当然,我可以凭借鬼神之力将女官据为己有,可我却不忍心。于是退而求其次,拿走玄象,以怀念往者,怀念妻子悉尼亚,弹奏着琵琶抚慰自己的心灵。”

“那么……”

“请向那女子道此隐衷,请她过来一次。仅一个晚上即可。请她给我一夜情缘吧。若能遂我心愿,第二天早上她就可以回宫,我则悄然离开这里……”

言毕,声音似哀哀地哭泣起来。

“明白了。”博雅答道,“我回去将事情奏明圣上,若蒙圣上允准,明晚同一时刻,我会带那女子前来……”

“在下不胜感激。”

“那位女子有何特征?”

“是一名肤色白净、额上有黑痣的女官,名叫玉草。”

“若圣上准了,明天白天我将此箭射过来。若圣上不准,则射的是涂黑的箭……”

“有劳大人代奏。”那声音答道。

“对了。你——”

忽然向城门上搭话的人,是刚才一直没有作声的晴明。

“刚才的琵琶,可以再弹一次给我们听吗?”

“弹琵琶?”

“对。”

“在下求之不得。本应下楼演奏才是,但因容貌已是不堪,就在楼上演奏。”那声音这样说着。

铮铮——

琵琶声响起,不绝如缕,仿佛大气中有无数的蛛丝。比之前的演奏更佳,更令人如痴如醉。

一直伫立在旁的蜜虫轻轻一弯腰,把灯放在地上,又轻盈站起。微风荡漾的夜色之中,蜜虫白净的手臂轻轻抬起,和着琵琶的旋律翩然起舞。

博雅不禁发出惊叹。

曼舞和琴声结束。上面传来了说话声。

“真是美妙的舞姿啊!今晚请到此为止。为防万一,我还是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吧。”

“万一?”

“为了你们明天不会干出傻事。”

话音刚落,从罗城门二楼扫过一道绿光,照在蜜虫身上。

蜜虫被那道光罩住的瞬间,脸上现出苦闷的表情,双唇开启。就在要露齿的瞬间,光和蜜虫的身影都消失了。

地上的灯映照出一个飘动的东西,缓缓掉在地上。晴明上前拾起一看,是紫藤花。

“拜托诸位了。”

头顶上留下这么一句话,没有声音了。

之后,只有如丝的雾雨飘在万籁俱寂的夜空之中。

晴明右手白皙的指头捏着紫藤花,轻轻按在自己的红唇上,唇边浮现出宁静的微笑。

第二天晚上。

罗城门下站着四个人。

细密如针的雨从柔和昏暗的天幕落下。

晴明、博雅和另外一男一女站在细雨中。

男子是名叫鹿岛贵次的武士。他腰挂大刀,左手持弓,右手握着几支箭。他本领高强,大约两年前,曾用这把弓射杀了宫中出现的猫怪。

女子就是玉草,年约十八九岁。大大的瞳仁,鼻梁高挺,堪称美人。

晴明打扮如昨。只是没有再带酒来。博雅的装束也没有改变,只是没有带弓箭。

琴声在四人的头顶上悠扬地奏响。四人默默地倾听。

不一会儿,琵琶声止住了。

“已恭候多时了。”说话声从头顶上传下来。

是昨天的那个声音,只是其中透出掩饰不住的喜悦。

“我们如约前来。”博雅对城门上说道。

“换了一个男人嘛。”

“蝉丸没有来。我们是守约的,但不知您是否守约,所以请了另一位同来。”

“是这样吗?”

“那么,女子可以给你,你可以交出琵琶了吗?”

“女子先过来。”那声音说着,从上面晃晃悠悠地垂下一条带子,“让女子抓住带子。我拉她上来,确认没错之后,就把琵琶放下来。”

“好。”

博雅和女子站到前面,让女子抓住带子。

女子刚抓住,带子便摇摇晃晃地往上升,转眼已升上了罗城门。她的身影消失了。

不久,“啊——”的一声传来。

“悉尼亚啊!”欢喜若狂的颤音,“就是她!”

不一会儿,带子绑着一件黑乎乎的东西再度从上面垂下。

“是玄象!”

博雅解开带子,拿着紫檀琵琶回到两人身边,将玄象给晴明看。

就在此时——

罗城门上响起一声可怕的喊叫,是那种咬牙切齿、充满痛苦的野兽的吼声。

“你们骗我啊!”

隐约听见一声钝响。紧接着,是女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。

叫声忽然中断,从地上传来一股血腥味。

“玉草!”

晴明、博雅和贵次一起大叫起来,向城门下跑去。

只见地上有一片黑色的渍液。移灯细看,原来是鲜红的血迹。

咯吱,咯吱……

令人汗毛倒竖的声音自头顶传来。

咚的一声重重的钝响,有东西掉落地面——是一只连着手腕的女人小臂。

“糟糕!”贵次大声叫道。

“怎么了?”博雅扳过贵次的肩膀。

“玉草失败了!”

“什么失败了?!”

“我让她用带有比叡山和尚灵气的短刀,去割取妖怪的首级。她失败了。”

贵次边说边弯弓搭箭。

“玉草是我妹妹啊。我觉得,如果我的妹妹在明知对方是妖怪的情况下,还投怀送抱,是家门洗刷不掉的奇耻大辱……”

“是这样!”

博雅说话的时候,一道幽幽的绿光自罗城门射向昏暗的空中。

贵次用力拉弓,瞄准绿光中心射出箭。

“嗷!”随着一声类似犬吠的喊声,绿光落在地上。

只见一名全身赤裸、面貌怪异的男子站在那里。

那人肤色浅黑,鼻梁高挺。瘦高个子,精瘦的胸脯上肋骨清晰可见。额上生出两个尖突,像角一样,闪烁的眼睛睨视着三人。他嘴角向两边开裂,牙齿暴露,自己的血和女人的血把嘴巴周围染成猩红。身体自腰以下长着兽毛,下身是兽腿。

确实是一只鬼。

鲜血和着泪水,在鬼的脸上流淌。那充满憎恶和哀怨的双眼望着三人。

贵次射出一箭,箭头插入鬼的额头。

“不要这样!”

当晴明大叫时,鬼猛冲上前。它扑在正要再次射箭的贵次身上,利齿咬入贵次的咽喉。

贵次仰面而倒,箭矢射向昏暗的夜空。

鬼哀怨的眼神看着其余两人。博雅拔出腰间的长刀。

“不要动,博雅!”鬼大叫。

“不要动,正成!”鬼又对晴明说道。

博雅保持着拔刀的姿势,没有动。

“太伤心了。”鬼沙哑的声音喃喃道。呼的一下,幽幽的绿焰自鬼的口中飘出。

“伤心啊,伤心……”

每次说话,鬼的口中都有幽幽的绿焰荡到黑夜里。博雅的额头渗出冷汗。他右手持刀,左手抱着玄象,似乎想动也动不了。

“啖汝等之肉,与我玄象同归……”

在鬼这样说的时候,晴明开口了:“我的肉可不能给你啊。”

晴明的脸上浮现出恬淡的微笑。他迈步上前,从博雅手中夺过长刀。

“你这是欺骗我,正成!”鬼又惊又怒地说道。

晴明笑而不答。

即使被喊的是假冒的姓名也不行,只要对方喊出名字,而你答应了,就被下了咒。

昨晚博雅说出自己的真名实姓,而且被叫到名字时又答应了,所以被下了咒。晴明说的是假名字。

鬼顿时毛发倒竖。

“不要动,汉多太!”晴明说道。

毛发倒竖的鬼——汉多太定住了。

晴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长刀捅入汉多太腹部,鲜血涌出。他从汉多太腹中取出一团血肉模糊的东西,是个活着的狗头。

狗头龇牙咧嘴地要咬晴明。

“原来是狗啊。”晴明自言自语,“这是鬼的真身。汉多太的鬼魂不知在何处找到一只濒死的狗,便附在它上面了。”

话音刚落,汉多太僵立不动的肉身开始发生变化。

脸孔变形,全身长出长毛。原先是脸面的地方成了狗屁股。屁股上插着两支箭。

忽然,博雅的身体可以自由行动了。

“晴明!”他发出一声高叫,声音在颤抖。

一只干巴巴、不成样子的无头狗倒在刚才汉多太站的地方。只有晴明手中带血的狗头还在动。

“把玄象……”

晴明一开口,博雅马上抱着琵琶过来了。

“就让它附体在这把没有生命的琵琶上好了。”

晴明右手抱持狗头,左手伸到狗头前面。狗头咬住了他的手,牙齿发出声响。就在那一瞬间,他松开右手,蒙住狗的两只眼睛。但是,啃咬着左手的狗头没有掉下来。

“把玄象放在地上。”晴明对博雅说道。

博雅依言把玄象放在了地上。晴明蹲下身子,把咬住自己左手的狗头放在玄象上面。被咬着的手冒出鲜血。他自上而下仔细打量那狗头。

“哎,听我说……”晴明和颜悦色地对狗头说道,“那琵琶的声音可好听了。”

他蒙住狗眼的手轻轻移开,狗的眼睛已经闭上了。

晴明从狗嘴里抽回手,血还在流。

“晴明——”博雅呼唤。

“汉多太在玄象上面附体了。”

“你施咒了?”

“嗯。”晴明低声回答。

“就是用刚才那句话吗?”

“知道吗,博雅?温柔的话,才是最有效的咒。如果对方是女人,会更加有效……”晴明说着,唇边浮着一丝笑意。

博雅仔细端详着晴明,喃喃地叹息:

“你这个人,真是不可思议……”

玄象上的狗头,不知不觉间已变成白骨,是一具残旧发黄的狗的头骨。

此玄象如同有生命者。技巧差者弹之,怒而不鸣;若蒙尘垢,久未弹奏,亦怒而不鸣。其胆色如是。某次遇火灾,人不及取出,玄象竟自出于庭院之中。此等奇事,不胜枚举。众说纷纭,相传至今。

《今昔物语集》第二十四卷

《琵琶之宝玄象为鬼所窃第二十四》

 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本文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本文影响到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(telnote@163.com)进行删除。

网友评论(0)
暂时还没有人回复哦,抢沙发喽...
我想说两句(您的回复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!)

您可能关注的热点新闻

喜欢热点小说,那就猛击分享吧!

大家正在看的热点小说

最新小说